電解液密度“寧大勿小”
有些駕駛員認為,電解液密度越大,蓄電池的放電程度就越低,蓄電池的端電壓就越高,電荷容量就越大,并且可防止冬季電解液結冰而凍壞蓄電池,因而在調整電解液密度時,不僅使原始電解液密度高于規(guī)定值,而且在正常使用中需補加蒸餾水時也習慣補加一些不同密度的電解液,結果使電解液密度越來越高。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電解液密度作為衡量蓄電池放電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以原始電解液密度已經(jīng)確定為前提的,補加不同密度的電解液,只意味著提高原電解液的密度,即使測得的電解液密度較高也不能說明其放電程度就低;提高電解液密度可提高蓄電池端電壓和電荷容量是相對而言的,一方面提高電解液密度可以提高蓄電池的電動勢,使其端電壓和電荷容量增加,但另一方面電解液密度過大,電解液粘度增加、內(nèi)阻增大,使其滲透能力降低,反而會使蓄電池端電壓和電荷容量下降,而且電解液密度過大還會造成極板硫化和隔板腐蝕等多種問題,使蓄電池使用壽命降低。
忽視電解液液面高度的檢查
應定期檢查蓄電池電解液液面高度。若電解液數(shù)量不夠,會導致極板上部與空氣接觸而硫化,降低蓄電池的電荷容量,縮短其使用壽命。一般在冬天半個月檢查1次,夏天高溫水易蒸發(fā),應每周檢查1次。電解液液面高度一般為高出極板防護網(wǎng)10mm-15mm。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蓄電池在外殼上都有電解液液面高度上、下限標記,所以電解液液面只要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即可。對于目前廣泛使用的免維護蓄電池,雖然使用中不需要添加蒸餾水,但也應結合汽車定期維護檢查電解液液面高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調整。
電解液液面“寧高勿低”
隨意添加蒸餾水
在蓄電池日常維護中,當電解液不足時,一般應補加蒸餾水。但有時電解液減少是由于蓄電池殼體破損出現(xiàn)裂縫或加液孔蓋扣不嚴使電解液泄漏而造成的。而有些駕駛員往往在檢查液面高度時不注意區(qū)分是因蓄電池殼體破損或其他原因造成電解液泄漏,還是正常損耗,只要電解液液面一降低就加蒸餾水,結果造成電解液密度明顯降低,使蓄電池不能正常工作。還有些駕駛員常常在收車后添加蒸餾水,結果所添加的蒸餾水不能與蓄電池原電解液充分混合,因而極易使蓄電池產(chǎn)生自行放電或損壞蓄電池極板,在嚴寒地區(qū)還會造成蓄電池局部結冰現(xiàn)象,影響蓄電池的使用壽命。反之,若在出車前給蓄電池添加蒸餾水,由于汽車在行駛中發(fā)電機不斷給蓄電池充電,可使所加的蒸餾水與蓄電池內(nèi)原電解液充分混合,蓄電池性能不會受影響。因此應在出車前添加蒸餾水,而不宜在收車后添加蒸餾水。
隨意添加電解液
在汽車使用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蓄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存電不足、電解液密度減小或缺水的現(xiàn)象。有些駕駛員不懂蓄電池的技術性能,誤認為只要添加電解液就可以使其恢復工作能力。殊不知,這樣會導致蓄電池電解液密度不斷升高,這不但會使其內(nèi)阻增大,端電壓迅速下降,而且還會因電解液黏度增加,滲透能力變差,使蓄電池電荷容量降低。在使用過程中,電解液密度減小并不是硫酸消耗了,而是隨著放電的進行,存電量的減小,硫酸逐漸轉移到兩極板上,與活性物質生成硫酸鉛,使電解液密度減小,放電越多電解液密度越小。因此當蓄電池電解液密度下降時,應及時對蓄電池進行補充充電,切勿隨意添加電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