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qū)95歲的蘇文峰老人花40余年時間,在自己籌辦的實驗室里進行3000余次試驗后,終于研究出廢舊蓄電池循環(huán)利用的新工藝,共耗資200余萬元。目前,該技術已通過國家專利局初審,可證書卻遲遲沒有下來?粗细赣H急切地盼望著技術能得到肯定,他遠在香港的女兒也專程趕回老家,欲幫老父完成心愿。昨日,蘇文峰老人表示,希望重慶的專家、教授能對他的環(huán)保技術進行論證。
49年前論文勾起研究興趣
蘇文峰老人住在南坪泰正花園一套500平方米的商品房里,生活富足。上世紀30年代,蘇文峰抗戰(zhàn)時從河南來渝定居。解放后,蘇文峰在渝中區(qū)一家蓄電池廠任職。從那時開始,蘇文峰就與蓄電池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所謂的電池廠,其實就是把廢舊的蓄電池回收來后,將其焚燒提取里面的鉛和其他物質。由于工藝低下,非常污染環(huán)境。”蘇文峰老人雖然已經(jīng)95歲了,但思路依然清晰,顯得十分干練。老人告訴記者,1962年,他看到了《上海市電機工程學會論文選集》里的一篇關于蓄電池的論文后,萌生了研究新式蓄電池循環(huán)利用技術的想法,希望能依靠自己的研究成果減少污染,提高效率。
春節(jié)不回家泡在實驗室
蓄電池的循環(huán)利用,就是圍繞如何從廢舊蓄電池中提取出可以再次使用的鉛。
蘇文峰的女兒告訴記者,父親一邊用蓄電池做試驗,一邊買來大量書籍研究。光專業(yè)書籍,就堆了一大屋子。經(jīng)過研究,父親向廠領導提出,希望找到一種新的提鉛工藝,不過卻被當時的廠領導拒絕了。父親一氣之下離開了工廠,并在1991年自己辦了一家蓄電池廠。
“這家工廠的大部分利潤都被我投到了試驗中。”蘇文峰告訴記者,蓄電池提取鉛的試驗,小的可以在家里做,可大的只能在實驗室里做。為此,他于2000年專門在南岸區(qū)七公里租下一棟廠房,買來試驗設備,將其改造成了實驗室。
“自從有了實驗室,父親便天天泡在里面,就連睡覺也在實驗室里。”說起父親,已在香港定居并從事醫(yī)師職業(yè)的小女兒蘇蘋有點抱怨。她告訴記者,父親很少回家,就連被家人拖回家后,他也會在第二天早上又早早跑回實驗室,甚至春節(jié)時,父親也呆在實驗室。直到去年,父親才將實驗室關閉。
耗資200萬搞研究家人不解
蘇文峰老人說,經(jīng)過3000余次試驗,他終于從這些廢舊蓄電池里,提取到了高純度的鉛。
“40多年里,父親至少將200多萬元的存款用在了這項研究上,近10來年時間是花錢最多的時候。”蘇蘋說,這些錢大多投在了設備、房租、原材料、廢蓄電池的購買上,其中租廠房一年的租金就是16萬元,而其中一個產自臺灣、由4個不銹鋼桶組成的反應設備,就高達近20萬元。對于父親的做法,她和哥哥、姐姐等6名家人全都不理解:父親完全可以用這些錢去世界各地旅游并安度晚年,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不過,對于兒女們的不理解和抱怨,蘇文峰只是一笑了之。
蘇文峰老人說,他將所研究的蓄電池循環(huán)利用技術,取名為“廢鉛蓄電池酸式濕法處理工藝”,如今該技術已經(jīng)成熟,提煉純度鉛的效率可以達到97%。
女兒回渝欲助父親完成心望
據(jù)了解,蘇文峰曾專程去過北京,向當?shù)匦铍姵貜S技術人員展示過該技術,在得到技術人員首肯后,蘇文峰也曾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過發(fā)明專利。目前,他雖然已接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初審的通知,可認證書卻遲遲沒有下來。眼看自己已近期頤之年,蘇文峰很是著急。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40多年的研究成果,能得到社會認可并服務大眾。
專程從香港趕回重慶的蘇蘋昨日也希望重慶的專家、教授能對父親研究的技術進行論證,以確定該技術的可行性,幫父親完成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