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資訊頻道>行業(yè)新聞>正文
新能源汽車依然是最時髦的點綴?
來源:中國青年報 日期:2010-1-21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底特律車展吹響了電動車市場化的號角,中國的汽車企業(yè)也在摩拳擦掌,試圖跟上這場新能源車的世界潮流,得到參與未來市場競爭的通行證。比亞迪、奇瑞、長安和北汽,都確立了新能源車市場化的時間表,各大跨國企業(yè)也將中國視為低碳產業(yè)的利潤高地。一度在華銷售不暢的普銳斯,毅然將中國作為其第三代產品的海外首產地,日產的純電動車Leaf也提前確定了進入中國的日期。隨著中國新能源車個人鼓勵政策的出臺,一場爭奪未來核心消費群體的戰(zhàn)役開始打響。

在財政部和工信部的積極推進下,多項扶持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即將密集出臺。據了解,新政策將涉及私人購車補貼、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規(guī)劃、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制定等,短期內或以北京、上海、重慶、長春、深圳5個城市作為試點,推行私人購買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補貼幅度和標準將接近公共服務領域購買新能源車的補貼辦法。

參照此前公共服務領域的補貼辦法,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燃料電池車的最高補貼額度分別為5萬元、6萬元和25萬元。如果私人購車補貼額度與之相近,那將是一筆不小的財政開銷,對于新能源車的普及,勢必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是,相比公共領域廣泛使用新能源車的示范效應,指望私人消費在短期內打開局面卻是不現(xiàn)實的。一項調查顯示,與同檔次燃油汽車相比,中國消費者愿意為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多付出的錢分別為2.21萬元和2.22萬元。一輛26萬元左右的普銳斯,即使獲得了高達5萬元的補貼,其售價與同級別燃油車型相比,仍是高高在上。此外,本土企業(yè)新能源車的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仍是人們質疑的焦點,即使售價符合購買預期,也未必能迅速打開銷售局面。

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盡管我國在傳統(tǒng)汽車技術上落后于國外發(fā)達國家,但在新能源車領域,卻與跨國企業(yè)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然而,工信部副部長苗圩的一席話,卻給這種觀點潑了一盆冷水。苗圩認為,傳統(tǒng)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是一個基礎和提高的關系,在傳統(tǒng)汽車上,包括自動變速箱等,我們還有很多技術沒有掌握;就算是純電動汽車,在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tǒng)等方面,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最大的問題還是電池,正極材料和隔膜是其核心部件。如果采用國產的磷酸鐵鋰材料,雖然批次可以達到,但性能不夠穩(wěn)定。另外,生產膜的技術和裝備,都已列入西方對我國的限制出口清單。”苗圩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對新能源車的財政投入只有11億元,加上企業(yè)研發(fā)的投入不足百億元。這么艱巨的任務,這么小的投入,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做到產業(yè)化程度的。”

盡管個人補貼政策的即將實行,會讓新能源車得到更多的關注度,但要實現(xiàn)真正的市場化,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對于2010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來說,新能源車依然是最時髦的點綴.

(編輯全球電池網)

上一篇: 多晶硅:產量仍存缺口 質量亟待提高 下一篇: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否可行?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評論表單加載中...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