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舉辦一場募投項目的馬拉松比賽,包鋼稀土延續(xù)近10年的鎳氫電池項目估計可以殺入決賽———這一耗資巨大的電池項目仍在為投產而努力。仔細剖析這一投資過程,對認識當前的新能源電池熱潮不無裨益。
包鋼稀土早就認識到了電池產業(yè)的遠大前景,因為其生產的電池級混合稀土金屬,是鎳氫電池負極粉的原材料。“近水樓臺先得月”,在1999年8月底,包鋼稀土就與美國一家電池技術領先的公司簽署合同及協議,共同投資鎳氫電池項目。2000年上半年公司利用配股籌資2.88億元,加上變更上市募資1.31億元,成立了三個控股75%的中外合資公司,分別對應貯氫合金粉、鎳氫電池極板、鎳氫電池裝配三個子項目。到2002年底,公司投入電池項目已達到了5億元。按照原定計劃,該項目將在2003年6月底完成。如果該項目順利投產,包鋼稀土毫無疑問將是現在的鎳氫動力電池老大,也將盡享電池產業(yè)的黃金發(fā)展時期。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最關鍵的后兩個子項目進行到緊要關頭時竟然因技術問題卡殼,被寄予厚望的電池項目一拖再拖,從此進入馬拉松賽道。
包鋼稀土在鎳氫動力電池項目上遇到的技術問題提醒我們,鎳氫動力電池行業(yè)的發(fā)展不會一帆風順,正在擴產和準備擴產的企業(yè)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投資者對擴產項目的盈利預期也不要過于樂觀。實際上,包鋼稀土在斥資上馬這一項目前,在1998年12月已經利用該技術成功生產出電池成品,但小規(guī)模試產和大規(guī)模生產顯然存在偏差。熬到2005年,包鋼稀土只能對項目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公開招標,并確定一家日本企業(yè)為中標單位。但日本技術也沒有按照計劃在2007年6月底完成改造,直到現在,技術改造仍在進行中。可見技術問題解決的難度超乎想象。
很顯然,包鋼稀土已經錯失了電動自行車電池的發(fā)展先機,改造中的生產線據稱在2010年底完工,產品將以電動汽車電池為方向。改造成功與否暫且不說,即使鎳氫電池生產線如期生產,也將面臨尷尬局面。因為在今年6月1日,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出臺了新政策,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每輛車獲得的補貼只有3000元,大大低于業(yè)內人士此前的預期。從補貼政策可以看出,國家的態(tài)度已經很明確,就是鼓勵鋰動力電池。曾經的鎳氫動力電池將面臨兩大困境:一是新政策將促使整車廠商降低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電池容量,進而大幅降低對鎳氫動力電池的需求;二是多家公司的鎳氫電池產能預計將在2011年釋放,加之鋰電池的迅猛發(fā)展,行業(yè)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雖然鎳氫動力電池前路坎坷,但包鋼稀土只能選擇繼續(xù)前行。